ROG 中文站

发布日期:2025-01-04 17:02    点击次数:135

    中国人民银行8月12日宣布,自2015年8月11日起,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昨日中间价单日下跌1136个基点,创历史最大降幅;在岸美元兑人民币(USD/CNY)收盘下跌1.87%,盘中一度逼近跌停位;离岸市场美元兑人民币(USD/CNH)日内跌幅更是接近3%。     人民币的市场波动和形成机制的变化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外界渴望了解人民币要往何处去。理解和前瞻人民币的走向,首先需要来关注三个宏观背景:其一,从2014年6月到2015年7月,人民币由于盯住美元,其真实有效汇率(REER)升值12%。其二,就在过去的3个月里,新兴市场货币出现了此起彼伏的贬值,例如,马来西亚林吉特贬值9.4%,韩元贬值7.2%,泰铢贬值4.6%,新加坡元贬值4.2%。第三,在今年前7个月,中国出口同比下降0.6%,7月出口更是大跌8.3%。     不难看出,在过往高估的背景下,寻找人民币在动荡世界中的新的均衡价格,同时一定程度上承托艰难前行的经济,是此次汇率调整的主要考量。     同时,在我们看来,相对于币值升贬,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的进一步推进更是其中的深意和关键。通过市场化的形成机制寻找均衡点,并非国外媒体贴来的“货币战”标签,而是各方期待的金融市场化改革的积极推进。     当然,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之后,有助于提高人民币加入SDR谈判的筹码和主动,也是这次调整的“正的外部性”,我们当然也乐见其成。更加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不仅有助于中国金融和经济的长远稳定,也会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承托。当然,人民币真正成为国际货币的关键还是在于中国经济的行稳致远。     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审视中国经济,如前所述,出口数据令人担忧。尤其是海关总署8日公布7月份进出口总值2.12万亿元,下降8.8%。出口数据由负转正仅仅一个月就回到了负通道,既说明全球经济仍处于不太乐观的状态,也说明中国出口企业还需要提升竞争力。人民币贬值的短期利好会让一些出口型制造企业受益,但长期来说,依靠汇率获得的竞争力并不可持续。     现在为数不少的中国服装、鞋帽企业已经逐渐被东南亚企业所替代,一些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生产基地也逐渐转移到东南亚,甚至一些高端制造业也有转回发达国家的迹象。甚至还有观点认为中国制造的成本已经直逼美国,中国制造优势荡然无存,这当然是有所夸张的,但它也在提醒中国制造需要苦练内功,通过转型升级走中高端路线,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注意控制成本。     这种成本控制也不只是企业的责任,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越完备、周到,企业的用工成本越能够得到有效降低。比如,在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越完善的地方,企业所需要额外负担的成本就会越低。近来,政府方面还在不断推动简政放权、降费减税等举措,通过改革释放红利,激发企业活力,帮助企业度过时艰。另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风生水起,也为中国经济探求未来的富矿。这些都会有助于中国经济企稳向好。     央行此番完善报价改革就是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顺势而为,市场不必过度关注2%的幅度变化,而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本身。如果2%幅度恰当,那么人民币会找到新的均衡区间;如若2%有所“超调”,也会为未来美联储升息、经济继续下行,以及货币市场的变化带来的贬值压力预留空间。克服“浮动恐惧”,让灵活的汇率为全球经济波动提供缓冲,目前已经是全球范围内各方认可的宏观架构。同时,只要加速推进改革开放,寻找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在全球范围内更有效地配置资源,由经济基本面支撑的人民币也会实现“浮动的稳定”。




Powered by ROG 中文站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